大家好!转眼间,2025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。这几个月,我把学习的重心放在了SEO(搜索引擎优化)上,俗话说“实践出真知”,我决定通过实际做项目来摸索。从1月到现在,我陆续启动了3个网页项目(原本计划4个,但…),虽然它们最终都未能持续下去,或者说以“失败”告终,但这些经历带给我的收获,远比看书或课程来得深刻。
今天,我想把我这几个月的“摔跤”经历和总结的教训分享给大家。
项目回顾:我的3个失败的SEO小实验
项目一:填色图片分享站 - flowercoloring.com
我的第一个尝试是做一个填色图片分享站。通过关键词工具找到了“flower coloring page”这个需求,搜索量看着还行(1200左右),KD也不算太高(27)。想着做个简单的WordPress站,用AI生成图片内容,接入AdSense。
网站很快搭起来了,也发了大概三周的内容。看到Google Search Console里有几百曝光几十点击,有点小激动。勉强接入了AdSense,赚了0.04美元,哈哈,虽然少但至少跑通了流程。
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:AI生成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,需要大量后期处理,感觉内容生产效率低下,自己又没有手绘能力,持续下去太费劲了。而且,我开始觉得1200的搜索量是不是太少了,投入产出不成正比。
于是,在缺乏外链建设、没有好好规划网站结构,也只盯着一个关键词的情况下,这个项目就被我搁置了。回头看,我对内容持续生产的难度预估不足,关键词研究也太浅了。
我的收获: 熟悉了WordPress建站、主题插件配置,以及Google Search Console, Analytics, AdSense 的基本操作和对接流程。
项目二:年龄相关信息及工具站 - howoldobject.com
第二个项目 howoldobject.com
是想做一个年龄相关的工具加信息站。抓住了“how old”相关的长尾关键词(比如查出生年份对应的年龄),觉得可以用程序批量生成很多页面。
技术上我想试试新的东西,选了Astro加Cloudflare D1来开发,感觉自由度确实比WordPress高很多。网站做起来了,也确实快速上线了大量页面。
结果,很快就收到了谷歌的“低质量重复内容”警告,AdSense也别想了。这让我意识到,内容站的“量”不是简单的堆砌,批量生产更需要质量控制和独特性。这次的教训是惨痛的,在站内内容规划和批量操作上完全没经验,只想着快速铺量。当然,外链建设这次也依然是空白。
我的收获: 学习并实践了Astro + Cloudflare D1 的开发模式,了解了它们在自定义建站上的灵活性;深刻认识到谷歌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和低质量内容惩罚的厉害。
项目三:YouTube转MP3导航站 - toolharbor.top
第三个项目 toolharbor.top
瞄准的是“youtube 2 mp3”这个关键词。在Reddit上看到不少讨论,感觉这个需求很高,工具站应该有戏。
开始是想自己做一个转换工具,但研究下来发现技术实现复杂、服务器消耗大、成本高,而且最大的坑是版权问题——这个领域的工具站风险太高了,很多都被封。于是我赶紧转了个弯,改做导航站,收集那些市面上还在运行的工具站。
然而,网站上线后几乎没有任何曝光和点击。我猜想,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导致整体流量环境不好,或者用户搜索这个词是想直接找到工具,而不是一个导航页,我的“解决方案”没有匹配用户的搜索意图。
这次项目的问题在于,前期缺乏充分的市场和风险调研,想到一个词就急着动手,结果边做边改,方向比较模糊。外链建设?依然没有…
我的收获: 学习了如何从社区寻找项目灵感;实践了根据风险和成本评估调整项目方向;但也暴露了自己风险评估和前期规划不足的问题。
总体经验收获:摔过的跤,留下的印记
回顾这三个项目的经历,虽然都没有“成功”,但我的收获是实打实的,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:
- 技术层面: 我真正动手搭了WordPress站,学会了怎么集成Google Search Console、Analytics、AdSense,也体验了Astro+Cloudflare的开发流程,并切项目只需花一个域名的钱便可上线。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变得鲜活起来。
- 流程认知: 对SEO的基本流程——关键词研究 -> 建站 -> 内容发布 -> 数据跟踪——有了初步的感知。
- 平台选择: 对比了不同技术栈在不同类型网站上的优劣(内容站WordPress效率高,自定义工具站需要更灵活的技术栈)。
- 问题暴露: 最重要的是,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SEO实践中的巨大不足。
我的“血泪教训”与下一步计划
这些不足,有些是贯穿始终的“老问题”,也是我未来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:
- 外链建设空白: 所有项目都没有进行任何外链建设,这是SEO中绕不过去的一环。
- 站内内容策略缺失: 无论是原创、采集还是批量生成,都缺乏高质量和持续性的内容规划及品控。低质量内容是致命的。
- 关键词研究深度不足: 往往只找到一个核心词就开干,没有充分挖掘相关词、理解背后的用户意图和竞争格局。
- 风险评估不足: 对批量内容可能导致的谷歌惩罚、以及特定行业的版权风险等,都没有提前充分考虑。
所以,基于这些“血泪教训”,我给自己(也分享给正在摸索的你)提几点建议,这将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:
- 别只看表面数据,深挖用户意图: 关键词搜索量和KD只是开始。花更多时间去理解用户搜这个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?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?SERP上的竞争对手是怎么满足这些需求的?
- 先有内容策略,再动手建站: 在写一行代码之前,先想清楚你能持续产出什么样的优质内容?内容形式、结构、更新频率如何?特别是批量内容,如何保证它的独特性和价值?内容质量是网站的基石,也是避免惩罚的关键。
- 网站结构很重要: 花时间规划好网站的导航、分类、内部链接,让用户和搜索引擎都能轻松找到信息。
- 外链是避不开的坎: 虽然是难点,但必须开始尝试。即使是基础的社媒分享、行业目录提交,或者思考如何产出让人愿意分享和链接的内容。
- 充分评估项目风险: 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流量巨大但KD又很低,一定要弄清楚原因,是否有版权或政策风险的领域,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。评估自己的技术和内容能力是否能支撑项目的长期运营。
- 保持耐心,持续迭代: SEO不是一夜暴富,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。不要因为短期没有看到效果就轻易放弃。监控数据,小步快跑,不断优化。
- 聚焦: 一次做一两个项目,把精力集中起来,深入研究和优化,而不是浅尝辄止地开一堆新坑。
总的来说,这3个项目的经历是宝贵的学习过程。虽然结果是失败的,但它们让我从理论走向了实践,暴露了问题,也明确了未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。希望我的这些“失败”经历,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。我们一起在SEO的路上继续探索吧!